也不知郑三诗这家伙,究竟是怎么从郑家中,跑出来的。更不知他为何跑了这么久,都还没有累瘫下来。
或许这便是身体素质天赋异禀,比寻常人都要更加的厉害?
反正范武等人以一种正常的走路速度。
足足到了傍晚的时分终于到了郑家。
郑家坐落于中郡的一座县城之中,这一座县城明显非常繁华,估摸着人口最少是二十万打底,这样的人口如果放在南郡之中,已经算得上是一座很大的县城了。
不过,在郑三诗自己的介绍之中,这座县城在中郡里面,只是一座中流县城。
中郡之中那些比较大的县城,据说……得有个五六十万的人口!
一座县城五六十万的人口。
都比得上应河府的府城了。
值得一提的就是……这一座名为正涧县的县城里边,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自家的大门的门檐上,左右各自悬挂着两个纸灯笼。
纸灯笼上边画有类似于符箓的箓文,傍晚时分已经有不少人家,将悬挂着的两个纸灯笼给点亮,灯笼内的烛光映照着那些赤色的箓文。
显得颇有一种神秘感。
郑三诗热情的解释道:“我们郑家在正涧县之中颇有名望,是因为我们虽为一个修道家族,但却从不会与寻常百姓划分界限。我们之中有不少修道的族人,画这种灯笼符卖给寻常百姓,价格也不是特别的贵。”
“只要家中颇有闲钱的百姓,都会来我们郑家购置这些东西,因为这年头各种冤魂恶鬼频出,大家都是需要一点东西防身的。这灯笼符箓,用于辟邪还是可以的。”
“当然……”郑三诗尴尬挠挠头:“像是一些过于厉害的邪物,这种东西就没有办法驱逐了。”
他口中所说的过于厉害的邪物,也指他如今遇到的鼠大仙。
“这些灯笼符箓大多都是郑家之中,一些刚接触修道没多久的族人的练手之作。这些练手之作,用于杀鬼镇妖不太够资格,但如果把它们给丢弃掉,又显得过于浪费。”
“于是……就想到了这样的一个用途。毕竟,就算是刚接触修道之人的练手之作,也不是没有任何驱邪的效果的。”
“也正是因为如此,正涧县几乎是家家户户,都有这些辟邪之物。”
“这就导致了正涧县在前半夜,都有不少人,敢在夜间出来活动。”郑三诗感慨道:“这些驱邪之物,还是能够给他们带来很多安全感的。”
“啧……一座县城二三十万人口,几乎家家户户,都买你们家的辟邪符箓。”云九卿调侃道:“怪不得你在请求这位行风子道长的时候,动不动就说要给几百两、几千两、甚至上万两银子……敢情你们家家财万贯啊!”
“咳咳!不至于……不至于……”郑三诗讪笑一声:“小本生意,小本生意。”
当然,没有人会信他这一句自谦,这怎么能叫小本生意?傻子才信这是小本生意。
就算是这座正涧县之中,只有两万户人家,会买他们郑家的辟邪之物。
考虑到中郡百姓大多都比南郡百姓富裕得多。
一户人家掏出十两银子买一家人平安。
应该还是能够咬咬牙拿出来的。
那就是二十万两!!
再加上……符箓肯定是会有损耗的。云九卿觉得,这些所谓的灯笼符箓,估计要不了一两年的时间,就得要换新的了。因为过了一两年还不换,那它就失去了辟邪的作用,变成普普通通的符纸,没有什么屁用。
相当于,他们郑家单单是这一单“小本生意”,就能稳定年入十几二十万两银子打底。
乖乖……
云九卿甚至已经可以想象到,郑家的地窖里边,全部都是金山银山。
富得流油。
“到了!”就在这个时候,郑三诗带领着众人,来到了正涧县之内的一座大宅前。这一座大宅,不是一般的大。单单是这一座大宅的大门,没有五六个人推的话,估计都推不动。
大门之上,挂着一块硕大的牌匾,牌匾上龙飞凤舞两个大字——郑府。
大宅的围墙,这是挂着一幢又一幢的经幡,经幡之上,书写着各篇道门与佛门的经文。
同时大宅的大门之上,更是贴满了一张张符箓,这些符箓都围绕着两张门神挂画。
那两张门神挂画似乎也并非出自寻常人之手,上面隐隐约约有些许法力流动。
范武不认识这两个门神。
估摸着是大周王朝当年开朝的时候,哪两位战功赫赫的大将吧!
大宅门前还有人驻守着。
不过驻守在这里的并非是什么家丁,而是穿着较为奢贵的郑家子弟。
毕竟……
郑家遇到这种诡异之事,让一些没有道行的家丁,去驻守郑府的大宅门……那和让手无缚鸡之力、且手里没有任何武器的人,去镇守一座很重要的粮仓,有什么区别?
在整个郑家上上下下,都是高度紧张的情况下,大宅门前突然出现一伙奇怪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