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完晚饭,方明华提着网兜,里面装着狗头枣还有苹果——苹果是自己买的,既然拜访长辈,自己也不能空手去吧?
王濛住在市作协的家属楼,位于朝阳劲松路附近,方明华坐公交赶到附近,边走边打听,终于找到这个小区。
里面是这个年代比较流行的红砖楼房,方明华上了中间一栋楼的三楼,敲开了右边的门。
开门的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阿姨,戴着眼镜一看就是知识分子,看样子是王濛的妻子。
“你是?”
王濛的妻子姓崔,是燕京一所中学的老师,她看着门口站着的年轻人问道。
“您好,我叫方明华,我是西京《延河》杂志社的职工,来燕京开会,受董墨主编的委托,来看望王主席。
“哦董墨啊。”崔老师脸上露出微笑,热情招呼方明华进屋,还说王濛过下就回来。
方明华环视了房间。
面积并不大,也就是五六十平米的样子,房间家具也很朴素,唯一看上去比较时尚就是放在客厅里那台十四英寸电视。
坐在布沙发上,赶紧将往兜里的狗头枣和苹果拿出来,说枣是帮董墨捎过来的,苹果是自己买的。
“小方同志,客气什么嘛。”崔老师笑着接过水果,又说道:“这董墨也是,每年都要捎些大枣给老王,知道他爱吃这个,这十几年的老交情了,还这样。”
看来两人关系相当不错。
“小方同志,你在杂志社做什么工作?”崔老师边削苹果边问道。
“我是保卫科的,主要工作就是值守大门。”
“看大门?”崔老师手里的动作停下来,看着方明华有点惊讶:“领导派你来燕京开会?”
“其实是我个人的事,是《当代》杂志社开诗歌研讨会。”方明华就把事情经过简单说了一遍。
“哎呀真看不出来,伱竟然写诗还获奖?!崔老师啧啧称赞。
“就一首小诗。”方明华很谦虚。
“那也不容易,能获得《当代》杂志社举办的征文大奖,和北岛他们并列,真不容易,难怪董墨这么看重你。”
崔老师的意思很明显,如果不是这层关系,董墨也不会让替他捎大枣过来,难道不会寄吗?
崔老师虽然是教物理的,但对文学也很感兴趣,听方明华也是个文学青年,立刻聊起文学来,两人聊的挺愉快。
没过多久王濛回来了,边换鞋,看到坐在沙发上的方明华和自己的妻子,笑着说道:
“瑞芳,我在门外就听到你和一个人聊文学聊的这么热烈,原来西京的小方同志过来了啊,今天下午,董墨还专门给我打了电话。”
“王主席,您好。”方明华赶忙站起来。
“坐,坐”王濛招呼着,又问道:“诗歌研讨会结束了?有什么心得体会?”
“我觉得他们讲的都挺好的,都很乐观。”
“哦?听你这口气,你比较悲观?”
“怎么说呢?反正我个人没有他们那么乐观。”方明华如实回答。